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三大中心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三大核心中心,分别为设计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设计研发中心——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是中国唯一的大型民用飞机设计机构。该所自成立以来,承担了众多重要任务,如运十飞机的设计与研发,以及与陕飞合作的运八气密型飞机项目。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是中国商飞的设计研发中心。创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是国内唯一的大中型民用飞机设计研究所。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是中国商飞公司重点打造的三大中心之一,承担着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和大型客机C919的设计、试验、预研及关键技术攻关等历史使命。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是中国商飞公司重点打造的三大中心之一,承担着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和大型C919客机的设计、试验、预研及关键技术攻关等历史使命。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1、中国: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目前仅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国家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莫斯科航天俱乐部科研负责人伊万·莫伊谢耶夫认为,美国目前仍然在航天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中国、欧洲和俄罗斯则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
3、前苏联(俄罗斯):俄罗斯是第一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其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就实现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包括首次载人太空行走。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经济和政治上的挑战,但其依然保持着在载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4、迄今为止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有: 美国: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自1961年首次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水星计划”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目前,美国正在积极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旨在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性基地。
5、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并且成功地实现过多次载人航天活动的,只有中国,美国,苏/俄。中国的起步较晚,美国和苏俄,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活动。并且苏联和美国还主导建设了国际空间站,但是因为美国的因素,中国被排除在空间站之外。
民国时期,飞机可否夜航?
可以,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制造的DC-3型客机最早是作为夜航卧铺客机。军用版本(C-47)。DC-3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建国后以及海峡两岸。
导航设备、调度指挥塔设在候机大楼上层,有超短波台1部,在50公里范围实施日夜指挥,有南远、近归航台,北近归航台,航向下滑信标台,着陆探照灯,永久性夜航灯光设备,日夜均可起降飞机,另有气象台,可为飞行及训练提供气象保障;油库计有油罐8个,最大总容量550吨,正常储存航空汽油400吨。
机场经过这次修整后,粗具规模,能供C47型小飞机起降。民国34年,日军第二次侵占福州撤退时加以破坏,福建省政府随即进行整修,为土质跑道。民国36年1月,义序机场由民用航空局上海办事处接管,成立厦门航空站福州分站。民国38年(1949年)2月,该机场交由国民党空军供应大队管理,未驻部队。
预测中国飞机发动机制造在几年内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我国相当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水平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已于近期通过设计定型,相对于美国F100发动机在1973年10月定型的名义差距为32年。而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已于2005年12月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它的发动机从1980年开始核心机试验到装备飞机使用共用了25年。
2、航空发动机,被誉为航空工业的心脏,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虽有挑战,但亮点与潜力并存。有人常说,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大约落后20年,但这并非绝对。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结构设计、气路设计和叶形优化,我们与世界顶级水平不相伯仲,展现了国内工程师们的深厚功底与创新能力。
3、中国能生产飞机发动机。准确地说中国能生产飞机发动机,但不能生产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现代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现代战斗机、军用运输机、民航干线客机等采用的都是涡轮风扇发动机。简单来说,涡扇发动机有2个同心圆涵道,由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喷管等5部分组成。
4、处于中等水平,和俄国、美国相比较略逊一筹。如果与美国相比较相差要有20年之久。
为什么中美太空开始合作?
曼伯认为,正如在地球上一样,太空只是另一个做生意的地方。商业是推开一扇门的好方法,是与中国公司和教育机构进行更多合作的新途径。“当年是小乒乓球带动中美外交,如今是小基因、高科技推动太空商业合作,这应该说也是个契机”,本次科研任务中方团队主要成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李晓琼对记者说。
这或许只是一小步,但任何合作都是有益的。事实上,美方的合作意愿并非突发奇想。在去年国际宇航大会上,美航天局局长吉姆 · 布里登斯廷就建议中美双方共享嫦娥四号探月数据,认为这是建立初步信任的措施,是双方迈出下一步的必要步骤。
飞船上携带了一个由中国独立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空间环境基因实验装置。熟悉中美太空合作情况的人士都知道,这次合作来之不易。这种由“中国高校+美国企业”的组合,以其特殊的合作模式,成功绕开了阻碍中美太空合作的政策壁垒,因而被不少媒体称为“破冰之旅”。
这主要是受到中美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技术安全因素的影响。在科技领域,合作与竞争并存是一种常态。尽管中美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能在太空探索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展开合作。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