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863/CIMS制造自动化专题专家,航空集团公司信息化专家。主持完成多项总装预研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和一批企业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兴趣在:制造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柔性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系统技术等方面。
杨建军,男,1960年11月生,江西抚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198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至今,先后担任制造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主任、教授,2005年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杨建军,1960年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数字化设计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在Carleton University(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5月至今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自组织网络、卫星通信网络、信息包分类等。
北航5系刘沛清老师怎么样?
1、我推荐阎超老师和吴颂平老师,阎超老师就不用多介绍了,实力很强,要求也很严。吴颂平老师水平也是很强的,他在这个圈内还是很被认可的,而且他对学生特别好,人很朴实。
2、我是力学的,其他的不清楚,力学的有这么几个方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大飞机班,力学分实验性质和理论性质的,实验性质的一半是在实验室(风洞水洞之类的)的时间很长,理论性质的在教研室,一半是跟课题以及网格软件之类的打交道,大飞机应该是根据时局作出的新项目,刘沛清老师的手下,不是很清楚。
3、刘沛清,男,1960年12月30日生,系山西省忻州市人,198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所工作。
张德远获奖情况
1、十号工程项目飞机薄壁件超声波振动切削研究,于1997年荣获中航总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期,十号工程项目刀柄式振动制孔系统,在1996年取得了中航总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个人在学术生涯中,从1980年开始,分别在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完成了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
徐惠彬科研信息
1、徐惠彬教授在科研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材料相变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特种功能材料方面。他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专注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单晶生长与马氏体相变研究,后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聚焦热障涂层氧化锆中马氏体相变的规律及其对服役寿命的影响。
2、校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郑志明、党委书记金蓉为研究院揭牌。从左到右依次为金蓉、徐惠彬、曹淑敏和郑志明。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由郑志明院士担任。
3、姓名 职务 职责 徐惠彬 校长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发展规划、国家实验室工作。兼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主任。联系校学术委员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军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党的建设、战略规划工作。联系经济管理学院、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