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的小资料(简短点)
关于月亮的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信息:月亮是地球的唯一一颗卫星,直径约为3474公里,质量约为地球的1/81,距离地球约34万公里,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23天。 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分为高地和低地两部分,高地由众多的平原和陨石坑构成,低地则由较平坦的月海和月溪构成。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苏-27战斗机的结构特点
俄罗斯海军苏-27“侧卫”战斗机具有吨位大、航程远、机动性强、速度大等特点,可携带中、近程空空导弹,可以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全天候执行空中拦截、格斗任务,并具有对地攻击能力。1986年,苏-27“侧卫”战斗机开始装备部队。
苏-27战斗机的Lyulka 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间距较大,这提高了安全性,并确保进气道气流的连续性。在高迎角飞行时,这种设计也有助于维持发动机的气流。进气道内设有过滤网,以防止起飞时异物吸入引擎。苏-27的机身结构中使用了约30%的钛,这一比例在当时是任何飞机中最高的。它没有使用复合材料。
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按静不稳定设计。
航天史上有什么惨案
1、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1961年3月23日,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2、电报说:“惊悉贵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七位航天员不幸遇难。我谨代表中国 *** 和中国人民向贵国 *** 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哀悼,并对遇难者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二)事故原因调查“挑战者”号空难事件在美国上下,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巨大震动。美国 *** 对该事件十分重视。
3、电报说:“惊悉贵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七位航天员不幸遇难。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贵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哀悼,并对遇难者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二)事故原因调查“挑战者”号空难事件在美国上下,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巨大震动。美国政府对该事件十分重视。
当年阿姆斯特朗登月出舱走两步后,是怎么离开了月球?
1、在月球上,飞行器以7km/s的速度离开月球表面,以登月舱下部为发射平台,点燃登月舱发动机,然后将登月舱送回服务舱所在的指令和低轨道对接。在指挥舱的帮助下,阿姆斯特朗等返回地球轨道,一步步重返大气层,然后,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重返大气层后,返回舱将以非常快的速度坠落。
2、他们在月表上活动了5小时之后回到登月舱,随后乘坐上升级离开了月球。在阿波罗11号之后,还实现了5次载人登月任务,另有10位宇航员登陆月球,并以同样的方式离开月球。关于题主的第一个问题,月球上是没有先期建造的火箭发射塔,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发射火箭。
3、第四种方式是被美国所保留下来的一种方法,计划是发射一个较大的航天器,需要携带部分燃料和一个比较小的登月舱到达月球轨道的时候释放登月舱,然后把人送到月球的表面。
4、登月舱安装在指令舱前面,飞船到达月球轨道后,登月舱按计划与指令舱分离,启动发动机向月表降落。两位航天员乘登月舱登月,一位航天员在指令舱绕月飞行,等候接应登月的宇航员回归。上世纪载人登月的成功,是举世瞩目的一次壮举,是人类走向太空的一次重要尝试,是人类走向深空的一个开端。
5、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年:一号卫星——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一号卫星从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并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1961年:东方一号——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当时他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
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事件: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完成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绕地球飞行108分钟。1961年5月5日宇航员小艾伦·谢泼德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乘坐宇宙飞船绕地球轨道飞行15分钟22秒。
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1963年6月16日,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简单到复杂、迷信到科学、肤浅到精深的过程。在远古时代,人类只能仰望夜空,用肉眼进行观测。1609年,伽利略开创性地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他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一发现开启了行星观测的新纪元。
俄罗斯的空间站。到了90年代,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成功发射把人类的视觉放大了好多倍,多国联合建立了空间站。进行了前冥王得的探测。之前有探测器登陆土卫六。现在人们的兴趣在于是否有着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发现火星上的生命并改造火星,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探索木星卫星欧罗巴。